#心连心#【参与者来信】1996年出生于日本滋贺县的更家由真…
#心连心# 【参与者来信】1996年出生于日本滋贺县的更家由真同学,毕业于京都府立大学,在校期间参加了“NIHONGO Partners”事业,来看看她的分享吧→http://t.cn/A6bfCAN6
#心连心# 【参与者来信】1996年出生于日本滋贺县的更家由真同学,毕业于京都府立大学,在校期间参加了“NIHONGO Partners”事业,来看看她的分享吧→http://t.cn/A6bfCAN6
姓名
更家 由真
SARAIE YUMI
简历
1996年出生于日本滋贺县。
毕业于京都府立大学(在校期间参加了“NIHONGO Partners”事业,被派往印度尼西亚)。目前在一家普通企业工作。
我们团队是通过“NIHONGO Partners”事业回国报告会上分发的宣传单了解到中日交流之窗大学生交流事业的。我们曾在印度尼西亚的高中,以日语教师助手的身份和高中生们度过了7个月左右充实的时光。对于和当地人民近距离相处过的我们而言,与中国的大学生一起策划并运营日中交流活动是一件极具魅力的事。于是报告会当天,由五名成员组成的团队便诞生了。然而,我们对中国的认知绝大部分来源于媒体的报道。说实话,原来中国给我们的印象绝对称不上好。但同时我们又认为,自己不亲身前往是无法正确判断的。我想那时的我们,心中是既有些担心又有所期待吧。最终,这次活动让我们获得了十分宝贵的经验,我们已经爱上了中国这个国家。
一起在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参加活动的伙伴们
活动当天
我们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让大家近距离地感受日本,更加喜欢日本”为目标,设置了“春,夏,秋,冬”四个具备不同季节特征和主题的体验型展区,让四百名左右前来参加活动的朋友体验了日本美食,Cosplay等日本文化和游戏。设置体验型展区的初衷是想让来宾们在我们回国之后,也能继续和家人朋友一起感受日本的文化。此外,由于我们团队的成员来自日本的东京,静冈,滋贺,福冈和冲绳等地,为了让来宾们了解这些地区,我们和中国的同学们一起翻译并设计了自制的地图。我想,大家不仅感受到了日本的四季特色,也体验到了我们眼中真实的日本文化。
活动结束后和中国学生留影纪念
和同龄大学生的交流
和中国学生在入住的酒店交流
在印度尼西亚参加活动
往期~参与者来信~
#活动预告:【中日女性影展】来啦!# 由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和深焦DeepFocus共同主办的【中日女性影展】官宣啦!受邀的两位日本嘉宾:金子由里奈和阿倍はりか,皆为目前在日本电影界已崭露头角的新锐导演,并于今年分别入选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MOOSIC LAB × Japanese Film Festival】日本年轻电影导演的在线放映特辑中。当然,本次活动除了放映以外,更有现场连线导演进行对谈的环节,不知道中日两国的女性创作者会在现场摩擦出怎样的火花?在上海的朋友们请一定不要错过!
详情请参考来自深焦DeepFocus微信公众号的内容→活动预告:【中日女性影展】来啦!
活动介绍
2010年代,“MeToo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加速并拓宽了女性对于自身的思考与探索。随着这股热潮在日本涌现,一批年轻的新锐女性导演闯入向来由男性主导的日本电影界,甚至制作出像《21世纪女子》这样的,纯粹由女性导演操刀、专注探讨女性欲望与女性性别认同的短片集。
这些年轻的创作者们虽然试图掀起一场浩浩荡荡的“改革”,但严苛的创作环境,不甚景气的电影行业依然束缚了她们的创作、禁锢了她们的思想。根据朝日新闻在2019年的报道,日本商业院线在近20年内发行的电影中,只有百分之三是由女性导演制作。她们的竭尽全力的“发声”, 不仅在本土势单力薄,在国际上更是被诸多喧闹的杂音吞没。此番困境与苦恼,无疑与中国的女性创作者形成共鸣,勾起更多中国女性甚至是所有人的共情。“她们”的存在,也值得被更多观众所知晓、了解、关注。
“中日女性影展”由深焦DeepFocus与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联合主办,并在承办方抛开书本的支持下,为上海的观众们带来殷实的线下展映与丰富的映后交流。我们想要凭借跨越国境的展映来激发并突出女性共同体的概念。来自日本的两位导演阿部はりか(Abe Harika)与金子由里奈 (Kaneko Yurina)虽然已经在日本的独立电影界收获了一定的名气,但女性身份无论在电影制作上还是在日常对话中都带给了她们一定的特别体验。无论是不想被性别符号所束缚,还是想通过女性的身份来自我赋权,这些作者们最终都还是想作为“创作者”来与各地的观众们进行直接的对话。而同样拥有日本留学经历并最终选择回国发展的柴波与鲁瑞琪,通过电影展现了她们更为复杂与值得玩味的身份叙事,留学的经历也为她们的作品带来了越境的思考与感悟。在关注女性作者的同时,我们也希望把种族以及国籍等话题交叉放入性别框架内一起思考。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想要强调女性导演们所面临的——跨越国境的、共同的——挑战与期待。
我们很高兴能通过中日女性影展来展映这些新锐女性作者们的优秀作品,并提供一个能够让她们直接进行对话的平台。在试图勾勒出一条由作者经验所组成的越境轨迹的同时,我们也希望能用她们的思考与情感来刺激观众们的反应,为未来的迸发与联合打下新的地基。
影片与导演简介
01
拂晓的黑暗
暁闇 2019
三位对幸福与不幸毫无头绪的青年通过音乐找到了自我与他者。
导演
阿部はりか
阿部はりか(Abe Harika)
1995年出生于东京。在一举夺得日本独立电影的新风向标——2018年 MOOSIC LAB 电影节的准优胜奖(第二名)之后, 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部先端艺术表现科的阿部はりか导演又带着她的出道作《拂晓的黑暗》前往了 2019年韩国全州国际电影节的 World Cinema Scape 单元,并获得了韩国观众们热烈的反响与评价。于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部毕业后,现在在出版社进行全职工作。
02
V=(4/3) πr*3
2020
在冬天,一名芭蕾舞演员在舞蹈时踢到了两颗玻璃珠,因此怀孕生下了一个长着玻璃珠双眼的婴孩。婴孩长大后,两个小孩阴差阳错地取走了她的眼睛……
导演
鲁瑞琪
鲁瑞琪(Lu Ruiqi)
曾旅日学习电影,活跃在创作领域,执导了《鱼化石》与《V=(4/3)πr*3》两部短片。同时在电影评论界作为影评人与电影节记者执笔多篇影评与报道,并荣获“第二届深焦华语影评大赛”冠军。穿行于创作与理论、日本与中国,为这位不断“越界”的年轻创作人带来许多独特与新鲜的视角与思考。
03
睡虫
眠る虫 2019
一个探寻“幽灵之声”的故事。
导演
金子由里奈
金子由里奈 (Kaneko Yurina)
在立命馆大学学习时期就以独立导演身份活动的金子由里奈在2018年从200多人中脱颖而出入选了山户结希导演策划的电影短片集《21世纪女子》。在2019年,她的中篇电影《散歩的植物》与长篇处女作《睡虫》又分别入选了日本最老牌独立电影节 PIA Film Festival 与日本新锐独立电影节 MOOSIC LAB, 可谓风头正劲。
04
异乡人
2020
《异乡人》是导演在日艺硕士期间拍摄制作的毕业作品,以自身经历为基点延展创作,试图探求人的归属感与身份认同的议题。
导演
柴波
柴波(Chai Bo)
出生于日本的柴波导演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又回到日本大学艺术学部进修,一直专注于对自己身份认同的探索。
策展人简介
// 沈念(Shen Nian)
上海戏剧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学士,日本大学艺术学研究科硕士,京都大学电影学博士在读。深焦DeepFocus日影组组长。豆瓣ID:防寒对策。
//闻豪 (Wen Hao)
现于日本名古屋大学与英国华威大学联合博士项目进行影像研究。现阶段研究主题为电影中的东京与人类移动性研究。化名 Methy 于深焦DeepFocus以及豆瓣进行日本电影与日本电影节相关撰稿。
合作方简介
主办
//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The Japan Foundation, Beijing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是日本唯一的一所在世界各国及地区综合性地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事业的专门机构。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作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北京事务所,于1994年成立。为加深中日两国相互理解,中心在中国各地举办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及事业。主要的活动分为文化艺术交流、日语教育、日本研究知识交流三个领域。
//深焦DeepFocus
2015年3月成立于法国巴黎的电影自媒体平台,向华语地区读者介绍欧美电影工业最新动向、挖掘影史经典影片,与电影创作者面对面。 目前深焦拥有包括微信、微博、豆瓣、 MONO、网易号、凤凰、bilibili影视、今日头条、搜狐等自媒体平台,累计关注人数超过500万。
主页链接:
http://www.filmdeepfocus.com
承办
//抛开书本
2019年10月成立书本映像文化艺术工作室,致力于电影文化策展,成员分布在无锡、重庆、南宁、柏林和巴黎。累积放映电影百余部,致力于艺术电影国内放映策展、宣传推广,世界电影节资讯报道,发掘小成本艺术电影,助力制片执行和电影节投送,探索华语独立电影的国内宣传及海外发行。目前,我们在无锡市南长街中国丝业博物馆2A运河映像电影展厅长期策展,承接有意思的文学、赏析、演出等文化活动,在此,也寻求各方合作,品牌赞助,活动支持。
请联系微信:paokaishubenxbb
日程详情
// 活动时间
2020年10月17日
13:00-18:00
具体日程如下
13:00-13:57 |
《拂晓的黑暗》放映 |
14:00-14:20 |
《拂晓的黑暗》映后 |
14:25-14:45 |
《V=(4/3) πr*3》放映 |
14:45-15:05 |
《V=(4/3) πr*3》映后 |
15:05-15:20 |
中场休息 |
15:20-16:22 |
《睡虫》放映 |
16:25-17:05 |
《异乡人》放映 |
17:05-17:45 |
【金子由里奈X柴波】 对谈 |
17:45-18:00 |
散场 |
//场地信息
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0号运河湾创业园37号楼201室
// 票价
60元
// 购票二维码
-FIN-
编辑:斯塔夫罗金
豆瓣@斯塔夫罗金
#2021年度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公开申请项目消息发布#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The Japan Foundation)主要开展文化艺术交流,促进海外日语教育、日本研究・知识交流三大事业。针对这三大事业,本基金会通过公开申请项目,向策划并实施国际交流事业的个人和团体,提供资助金,奖学金(fellowship),支持他们的活动。
申请方法等详细信息请参考本基金会本部网站→网页链接 (※ 网站语言:暂时只有日文,稍后会有英文 ※ 本基金会本部网站因为是外网,打开时可能需要花费数分钟时间,请您耐心等待。)
随后,我们中心也将通过本中心官网和微信、微博用中文发布有关消息,敬请等待。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访日学者投稿『をちこち(遠近)』# 2019年度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访日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黄胜利先生,日前向基金会总部的电子杂志『をちこち(遠近)』投稿,发表了他的访日研究感想和心得,我们把中文版与您分享→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访日学者投稿『をちこち(遠近)』
『をちこち(遠近)』日文寄稿シリーズ「中国知識人の訪日ストーリー」<1> #日本のへき地教育:真に故郷を愛する人を育てる# →网页链接
『をちこち(遠近)』日文
寄稿シリーズ「中国知識人の訪日ストーリー」
<1>
日本のへき地教育:真に故郷を愛する人を育てる
链接↓
https://www.wochikochi.jp/relayessay/2020/09/1.php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跳转。外网打开较慢,请耐心等待。)
黄胜利先生在东北大学大学院教育研究科进行了日本乡村教育的研究
干净且现代的街道,彬彬有礼的人们……去过日本的中国人都会赞叹于日本的文明程度和国民素质。说到日本国民的高素养,不得不说到其基础教育。自近代明治维新以降,日本开启现代化的发展之路,日本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也不遗余力。1907年,即建成了6年的免费义务教育体制,1909年,日本义务教育就学率就已超过98%,而这一成就,中国直到本世纪才基本完成。
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务工就业,乡村人口开始减少,乡村学校规模也越来越小。然而,日本的乡村教育却没有形成当下中国“城挤、乡弱、村空”的局面:乡村学校规模越来越小且弱,而数千甚至近万人的城市中小学校则越来越多。日本政府早在1954年便制定了《偏僻地区教育振兴法》,这部由9条条文组成的法律条文,意在振兴偏僻地区教育,并明确规定国家及地方公共团体的作用,从法律上为日本乡村孩子受教育权利起到了根本保护作用。
如今,随着日本少子老龄化,年轻人向往城市生活,日本乡村学龄人口逐渐减少,各地政府都面临如何留住或吸引人的挑战,而教育似乎正扮演这样一个重要角色,以至于地方政府对教育都给与了极高的重视和投入。长野县阿智村教育长黑柳纪春向笔者表示“要想吸引城市人到乡村来定居,不能仅仅以风景作为唯一吸引力,教育办得好有特色了,也是一个重要的吸引力”。
日本乡村学校同中国村小一样规模都较小,但每个学校都配备了包括游泳池在内完备的教学设备,教学教育质量也让人叹服。在笔者看来,部分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甚至优于城市学校,相当多的城市家长也因让孩子就读乡村学校,而选择举家移居到乡村,成为新一代“教育移民”。而在中国,有10万多所100人以下的村小和教学点,他们是中国落后地区最为薄弱的学校。这类学校是笔者所在的研究院主要关注和研究的对象,而探寻日本乡村教育的发展经验也是笔者此次日本之行的目的所在。
黄胜利先生在线上发表访日研究成果(于21世纪教育研究院)
针对中国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遇到的问题和困境,21世纪教育研究院于2014年11月成立“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联盟通过资源链接、信息交流等方式,广泛触发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自主发展与变革探索。经过几年的探索和拓展,现有联盟会员学校超过1500所,目前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包括资源对接平台、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成长计划和 “小而美”乡村学校培育三个子项目。
以笔者今年1月底探访的北海道钏路市山花小中学校为例,这所有14名小学生和15名中学生的九年一贯制乡村学校,其中本地生源只有4名,其他都是钏路市因各种原因转来的学生。因学生数少,该校小学阶段采取的是复式教学,分成三个班级教学,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分别组成一个班级。当笔者在校长的带领下,进入到学生课堂时,同一个班不同年级的学生相背而坐,任课教师极有章法的给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其精心的课程设计和辅助教学用具,与中国村小教学之随意相比,差距肉眼可见。
在钏路市山花小中学视察复式教育
除教育教学经费的稳定投入外,身为公务员身份的校长教师流动制度,也是日本乡村教育均衡而又有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山花学校已经教学6年的先生,已有20年的教龄,现在教5、6年级的语文数学,即将面临被市教育委员会安排到下一所学校任教。
日本乡村每所学校都极力培养孩子对乡土和家乡的热爱,培养热爱家乡有根的人——这可能是让笔者感受到日本乡村教育最有魅力的地方。日本乡村同仁对乡土、对社区融合教育的热情和投入,让从事教育的笔者钦佩不已。而中国的乡村教育则培养的是乡村逃离者,无论是老师和家长,从孩子入学时便教育其努力学习升学,以便今后能进入城市,远离自己的家乡。
让学校教育同在地教育有机的融合,同在地社区及其建立的机制是分不开的。如阿智村专门成立了“编写学习我们故乡的课本”故乡学习课程编辑委员会,让孩子学习和思考区域的特点,意识到自己是家乡的一员。当地学校让学生通过学习故乡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社会观、劳动观和职业观。
爱知县丰田市旭地区的铃木正晴先生,至今以小学校长身份退休了13年的他,现任旭地区观光协会会长和旭初中地方学校推动机构协调员。铃木先生日常主要工作会在周末,让旭初中的音乐、美术、料理室、体育馆、图书馆开放给村民使用。除此外,还负责一月两次,让当地村民教孩子们本地的传统文化,如搓麻绳、棍术;让本地企业里的中国研修工人教孩子们中文;请老人到学校讲述当地过往的生活、历史;将向日葵的种子,送到福岛,增强人与人的联结等。
在铃木先生看来,学校是区域最中心的据点和吸引外来人员的重要力量。同本地的联结是为了加强人际关系、加强交流,传递生活、生存技能,用文化节日激发人的力量和协作能力,这是乡村存在和联结的必然。
研究院下一步计划,扩大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的学校会员数量和资源联结力度,扶持区域村小自组织联盟,借鉴日本农村小学的办学经验,扩大“小而美”农村学校的培育数量;同时会加强同日本“全国偏僻地区教育研究联盟”的交流和互访。
黄胜利
1981年出生。中国民间智库21世纪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从中国的公立教育和民间草根教育两个视角,为中国的教育政策提供建言,发挥着主导作用。专业背景:中国的教育研究。2019年参加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日中知识交流强化跟进项目,在东北大学大学院教育研究科刘靖副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了日本乡村教育的研究。
为促进中国日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将于2020年12月~2021年2月期间,派遣日语教育专家(以下,专家)前往各地区出讲。希望举办地区性日语教师研修班的学校,请参考下列条件申请;
1.以写申请的学校为主办校,结合周边或一个地区的3所以上的学校联合举办研修班,参加教师要30人以上。
2.主办校要有初步的会议内容安排(如:日程表、研修内容、会议形式等)和会议场所及运营安排(如:参会者的用餐地、事务运营、各项费用开支、管理、联络)等。请十分注意控制新冠病毒疫情。
3.出讲专家的往返交通费、住宿费以及恳谈会或者午餐的费用(上限为5000元)由本中心负担。另外,如果由于控制疫情无法在校园内召开研修班的话,租借附近酒店等的会议厅也可以。该租借费可以由本中心负担(看价格商定)。
4.专家出讲的内容范围如下:
①目標と評価
②JF日本語教育スタンダードの紹介
③「Can-do」を利用したコースデザイン
④JF日本語教育スタンダード準拠教材『まるごと 日本のことばと文化』(中国語名《MARUGOTO:日本的语言与文化》)を利用した授業の実際
⑤ポートフォリオによる自律学習能力育成
⑥中・上级の教え方
⑦初级の教え方
⑧各技能の教え方(読解、聴解、作文、会話)
专家出讲时期为2020年12月~2021年2月期间,有意向申请的学校请在10月28日(周三)前将申请表发送至 daigaku@jpfbj.cn
结果将在11月份以后依次通知。
例:会议日程安排
时间 | 内容 | ||
○月○日
(周六) |
上午 | 9:00-11:30 | 「Can-do」を利用したコースデザイン |
午餐 | |||
下午 | 13:30-16:00 | ポートフォリオによる自律学習能力育成 | |
散会 |
北京日本文化中心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
2020年9月
※通知邮件由此下载。
※过去的内容由此收看。
#北京日本文化中心 中国纪行 第3回 西寧# 北京日本文化中心在中国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其成员自然也就有出差到东南西北很多城市的机会。
我们将在此系列文章里,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在各个地方举办过的活动,同时把我们的成员对各个城市的印象分享给大家→http://t.cn/A6bzrvFe
皆さん、こんにちは。
しかし、たっぷり吸い込んだ空気は実に清々しく、むしろ肺の隅々まで浄化されたようでした。(特に12月の西寧はマイナス20度、空気も凍てつき、清涼感抜群でした!)
そんな極寒の西寧で実施したのが「日本文化紹介巡回講座」と題した書道講座でした。
日本古来の“かな”を、その成り立ちから平仮名の正しい書き方に至るまで、書道講師である林先生に丁寧に解説していただきました。
参加した学生たちの眼差しは、真剣そのものでした。
講義の後は、いよいよ実践です。
用意された色紙に、季節の俳句をかなで書き、作品として完成させるというものです。
俳句は、林先生が予め選んでくださった、“うぐいすの 笠おとしたる 椿かな”という芭蕉の句です。更に、句の中に“椿”があることから、椿を折り紙で折って、色紙に貼って完成させます。
学生たちは、初めて触れる“かな”に悪戦苦闘しながらも一生懸命練習し、各々作品を完成させることができました。
さて、中国国内出張の機会が多かった筆者ですが、今回初めて出会った印象深いお料理があります。
地元ではポピュラーな「人参果」です。
材料は、人参果、酥油、砂糖、白米というシンプルなもの。
人参果は日本ではあまり馴染みがないのですが、青海省など高原地域が産地で、胃腸の吸収力を高めたり、食欲増進など、様々な薬効が認められているようです。
見た目も食感も、少し小豆に似ているような気がしました。
ご飯の上にたっぷりのお砂糖と酥油、人参果という組み合わせはとても斬新でしたが、デザート感覚でいただける一品かもしれません。
この他にも、珍しくて食欲そそるお料理が、西寧にはたくさんあります。
素材を存分に生かしたシンプルな調理法が多く、それに加えてこの地の美味しい空気があれば、体が生まれ変わって健康になれそうな、そんな感覚を噛みしめながら帰路についたのでした。
以上、西寧からの「中国紀行」、最後までご覧いただき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