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社会)第四讲:日本环境问题的治理…

#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社会) 第四讲:日本环境问题的治理实践与理论模式# 我们精心安排了“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希望通过此次不受空间距离限制的活动,能够让更多的朋友们从中感受到日本文化以及日本研究的魅力。【第四讲:日本环境问题的治理实践与理论模式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 ​

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社会) 第四讲:日本环境问题的治理…

*扫描或长按识别文末二维码可阅读本文的繁体字版文本。


  我们精心安排了“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希望通过此次不受空间距离限制的活动,能够让更多的朋友们从中感受到日本文化以及日本研究的魅力。



第四讲:日本环境问题的治理实践与理论模式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教授 李国庆



主讲人介绍:

李国庆: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特聘教授。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1996年毕业于日本庆应大学,获社会学博士学位。2008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福特基金会高级访问学者,2012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中美富布莱特高级访问学者。学术专长为:城市社会学、环境社会学、日本社会论。近期研究方向:1.城市更新与新型社区共同体建设;2.城市空间与社会治理;3.从风险社会到韧性社会研究;4.雄安新区气候变化风险的城市社会调适;5.上海卓越全球城市建设研究。

目前主要承担:(1)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大规模棚户区改造与新型社区共同体建设研究”;(2)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课题“雄安新区气候变化风险评估及三生适应模式研究”;(3)上海研究院课题“上海智慧城市的建设理念与实践路径研究”。



  日本环境社会学理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它起步于对本国产业公害受害者补偿问题的研究并延伸到对生活环境问题的分析,形成了独创体系。日本学者认为,环境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围绕社会的自然环境,但它不是纯生态环境,而是由于人的生产活动与生活活动遭受破坏的环境,经过加工、留有人类活动痕迹的“文化化”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历史环境。1992年日本环境社会学会成立,有力地推动了日本的环境保护事业。

一、日本环境问题的两大类型

  今天的日本以环境优美和食品安全的形象闻名于世。然而在始于19世纪80年代后期的产业现代化过程中,日本始终是一个公害大国。1955年日本进入了以重化学工业急剧发展为特征的高速增长期,在创造出经济发展的世界奇迹背后,留下了以生态环境破坏与生命健康损害为代价的负面遗产,而且治理过程漫长而曲折。

  按照加害者的属性特征,日本的环境问题以20世纪70年代为界分为“公害型”和“生活型”两大类型。公害中影响最大的无疑是1956年熊本县水俣湾的水银中毒引发的水俣病,这也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工业公害之一。生活型环境问题是消费社会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报废汽车和旧家电造成的环境污染,最典型的事例是1999年1月名古屋市发生的由于填埋场饱和引发的垃圾危机,它迫使日本把废弃物治理政策从过去以垃圾焚烧、卫生填埋为主的末端处理转变为以“减量化、再使用与再循环”为核心的前端分类回收。


二、关于环境公害的社会学理论

  受害结构论

  “受害结构论”理论的代表性学者、东京都立大学教授饭岛伸子对熊本县水俣病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1984年,饭岛伸子在《环境问题与受害者运动》(学文社)一书中提出了受害连续化理论——受害结构论,从受害者以及受害群体的视角对“什么是公害的受害者”展开了全过程剖析。

  受害层面可以分为健康与生命、生活、人格、地域环境与地域社会四个层面,每一个层面的受害程度强弱各不相同。由受害层面与受害程度规定的受害状态具有一定的结构,可以称之为受害结构。第一层面是健康与生命。公害首先对个人的健康乃至生命产生直接伤害,轻者身患疾病,健康受到损害,重者则失去生命。健康损害与生命丧失是各个受害层面中最基本的伤害,其他层面的伤害均由此派生而来。

  第二层面是生活。这里的生活除经济收入外,还包括生活空间、生活时间、生活水平、人际关系以及生活设计等生活构成要素。当受害者的生活结构失衡时,家庭生计就会受到冲击,家庭内部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导致家庭解体。

  第三层面是人格。健康伤害与生活结构的破坏将造成受害者精神崩溃,使受害者的人格遭受创伤,陷入人格解体状态,严重的可能丧失生存欲望。受害者在与污染企业、行政机构、医疗机构、地区非受害居民以及新闻媒体交往过程中,常常感受到屈辱、愤怒、憎恶和悲伤,在孤立无助的情况下就会发生人格变异。

  第四层面是地域环境与地域社会。个人和单个家庭的伤害不断累积和扩散,最终将演变为地区性灾害。居民抗议活动受到压制导致公害污染扩散,留给当地的只有被污染的农田和无数受灾家庭,地域社会的存续基础动摇,地区人口剧减,导致村落社会解体。

  受害结构概念来自城市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生活结构”,着眼于分析对个人产生影响的组织、文化以及社会关系等因素。


  受益圈与受苦圈断裂论

  “受益圈与受苦圈断裂论”主要是分析大规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公共性”概念对受益者与受害者的不同意义,以及应该如何建立平等型而非剥夺型的共同性。1985年,法政大学教授船桥晴俊、东北大学教授长谷川公一出版了《新干线公害——高速文明的社会问题》(有斐阁)一书,以受益群体与受害群体的博弈为轴线,对新干线问题最严重的名古屋市沿线环境公害问题展开社会学分析。研究发现,大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往往会造成“受益圈”与“受苦圈”的相互分离,受益者与受苦者分属于不同的利害空间。问题的核心在于,在“公共性”的名义下,一部分人所享受的便利性建立在对他人正当权利剥夺的基础之上,失去了“公共性”的原本意义,从而造成严重的社会矛盾与冲突。

  1964年10月,赶在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前运行的东海道新干线将日本带入高速文明时代,但新干线产生了严重的噪音、振动、电波干扰、阳光遮挡以及沙尘侵扰。围绕着环境公害,出现了受益群体与受害群体之间的对立与博弈。一方面是国有铁道公司与乘客群体,是高速、准时、安全、舒适的新干线的受益者;另一方面,居住在东海道新干线、山阳新干线沿线多达13万户的居民构成了受苦圈。东海道新干线在经过名古屋市时必须穿过住宅密集区,铁桥附近噪音超过100分贝。初期,沿线居民忍受着生活干扰、睡眠干扰和精神损害,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但是环境公害逐步扩大并演变成为社会问题。1974年3月,名古屋市341户居民向地方法院起诉国有铁道公司,向速度优先的高速文明与所谓的公共性提出质疑和挑战。

  “高速文明”与“生活品质”、经济价值与环境价值形成了现代社会的重要矛盾。研究表明,在大规模公共基础设施开发中,“公共性”概念作为达成社会共识的共有基础和利益调节功能常常会发生失灵。在新干线公害中,国有铁路公司在公共性的名义下把环境负荷转嫁给沿线居住区,而受益圈与受苦圈是相互分离的,受益者群体与受害者群体之间没有沟通与协调,没有重合的共同利益,也没有利益返还通道与机制,无法减缓或抵消受害者的损失。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受益者往往是非人格化的公共组织,主体责任不明,剥夺受害者权益的行为是不自觉的,而受害者则是分散、少数、处于弱势的个体,两者对环境问题的评价相互对立。

  “公共性”常常被轻易地拿来赋予公共工程正当性及其相对于其他利益相关方的绝对优先地位,从而免除加害者的社会责任,拒绝受害者的赔偿要求。然而,以往强调使用价值的“公共性”理论已经不再是防止和解决社会纠纷的神圣原则,即使是具有公益性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也不能仅仅考虑投资主体利益,作为规范理念的“公共性”不应创造出新的受害群体甚至拒绝他们合理的赔偿要求,必须与多元社会主体相协调,建立“平等、无伤害的公共性”,从根源上防止和减少受益群体与受害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


三、关于生活环境问题的社会学理论

  生活环境主义

  对政府或企业制定的地域开发计划谁最有发言权?1984年鸟越皓之、嘉田由纪子在《水与人的环境史—琵琶报告书》(御茶水书房)提出了生活环境主义论,指出只有生活在当地的居民最有发言权,地域开发必须顺应当地的生活结构。

  20世纪80年代围绕着滋贺县琵琶湖综合开发定位与发展战略,环境社会学者展开了对湖畔农村社区的实地调查。围绕着地区开发和环境保护,一直存在着两派观点:一种认为不经过任何人为改变的自然环境是最理想的自然环境,该观点也是当时自然保护运动的理论支柱,被称为“自然环境主义”。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现代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人们修复遭到破坏的环境,掌握着基础建设预算的政府官员更青睐这一政策,被称为“现代技术主义”。环境社会学者提出了另一种思维方式,即“生活环境主义”,它是通过尊重、挖掘并激活“当地的生活”中的智慧,把环境交还给当地居民来解决环境问题的一种思维模式。

  生活环境主义的基本立场是生活而不是生存,主张从生活的角度“安抚”自然,自然只有为生活所用,丰富人们的生活,才能得到可持续的改善和维系。其研究模式由所有论、组织论、意识论三个层次构成,从中分别提炼出“共同占有权”、“说法”(saying)、“生活常识”三个分析概念。其中,“共同占有权”是与环境权密切相关的核心概念。在日本,物权高于一切,这不仅适用于经济系统,也同样渗透于整个法律体系。但是以此来思考环境问题时就会出现个体与地域社会共同体的冲突。在社会现实中,日本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土地使用规则(local rule),较之土地的所有权,人们更加重视土地的使用权。社区内土地和水源的物权中,累积了大量历史积淀下来的复杂的使用权,这些使用权往往比所有权更为重要。生活环境主义模式融合了日本社区内传承的对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理解,从中提炼出“共同占有权”这一概念,以此为基础思考如何制定适合该地区生存与发展的环境政策。

  这一研究模式汲取了日本社会学实证研究中优先考察分析民众的“生活”的特点,其中包含着来自中国、韩国以及日本传统的思想、科学方法论的影响。

  社会两难论

  “社会两难论”的研究目的在于分析日常生活环境问题的产生机制与结构,特别适用于对城市日常生活环境问题分析。“两难”指个体合理性与集体合理性之间的不一致现象,个人越是按照对自己有利的目的理性方式行动,其结果对整个社会就越不合理。如果每一个人都有权使用资源,就会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从而造成哈丁所说的“公地悲剧”,社会两难问题不是源于个人过于愚昧而是过于精明。这一研究模式是海野道郎将数理社会学中的研究模式应用于垃圾问题研究时提出并被引进到环境社会学之中的。

  以生活垃圾为例,垃圾对生活环境的污染具有与工业污染不同的特点。工业污染的生产者和受害者是相互分离的,追求利润最大化同时又缺少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把生产环节中产生出来的废水、废气、废渣排放到公共河流和土地空间,造成对居民健康的严重损害,受益者与受害者是不一致的,治理污染责任在污染企业本身。但是,对城市环境产生日益严重影响的生活垃圾污染则不同,它的生产者和受害者是同一主体,受益群体与受害群体构成具有重合性。以汽车尾气污染为例,汽车的使用者既是污染制造者,同时也是受害者。生活垃圾也具有同样性质,社区居民既是垃圾污染的生产者,同时又是生活环境污染的受害者。在寻求解决垃圾分类问题的特殊机制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特性。


四、挑战共同性与公共性的新课题

  从本质上看,日本在经历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之后,之所以能够在环境治理上取得显著成就,根本原因在于社会整体的共同性与公共性意识的形成。也就是说,以往利益相互分离的受苦群体与受益群体逐步向共同价值取向聚合,国家、地方自治体、NPO组织与企业、消费者群体对于环境所具有的共同性与共有性逐步形成共识,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分担建设宜居生态家园的使命。



感谢收听。下期将发表“了解日本学术研究的一个具体的视角——以日本家族社会学会为例”,由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朱安新副教授播讲。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们注意收听。



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讲座(社会)

题目及主讲人


第一讲 “一亿总中流”社会到“差距社会”——日本全民中产社会的形成与分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 胡澎

第二讲 日本募捐政策的演变及其逻辑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 俞祖成


第三讲 多元视角下的日本人口老龄化研究

    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 田香兰


第四讲 日本环境治理的实践与理论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李国庆


第五讲 了解日本学术研究的一个具体的视角——以日本家族社会学会为例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朱安新


第六讲 从社会转型看日本青年的“族”现象

    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 师艳荣



计划每周四发布,敬请期待!


阅读繁体版↓

https://www.jpfbj.cn/sys/wp-content/uploads/2021/11/shehui_episode4.txt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跳转)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是日本唯一一所在世界各国及地区综合性地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事业的专门机构。1994年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作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北京事务所成立。为加深中日两国相互理解,基于以上理念,本中心在中国各地举办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及事业。主要活动分为文化艺术交流、日语教育、日本研究知识交流三个领域。


更多活动信息

官网http://www.jpfbj.cn

微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

☜ 微信(ID:jfbeijing)


『いろどり』日本生活TIPS 49:~这个吸尘器轻巧、易操作…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推出了新教材《いろどり:生活中的日语》。该教材主要面向在日本工作、生活的人群。通过该教材,大家可以学习到贴合现实生活的日语,并应用于实践。关于本教材文字内容和音频,可通过以下网址全部免费下载。


https://www.jpfbj.cn/irodori/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跳转)


《入门》教材的中文版终于正式公布了!


有关申请举办“新公布教材「いろどり」交流学习会”的通知

https://www.jpfbj.cn/irodori/pdf/2021tongzhi.pdf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跳转)


(^o^)/

随着初级2的正式推送,今后本中心将不定期开展各项小活动,对积极参与的小伙伴们送上精美礼物~ 本期内容也请大家看到最后哦。


教材中,除涉及会话练习和语法学习的内容外,还有“日本生活小知识”这一关于日本文化和习俗的解说页。接下来介绍其中的一部分。


这次给大家介绍日本的二手市场网站与二手市场应用程序、砍价。




◆フリマサイト/フリマアプリ 二手市场网站/二手市场应用程序


“フリマ”是“フリーマーケット(二手市场)”的简称。使用二手市场网站或拍卖网站等服务,能以便宜的价格买到二手的衣服、图书、电器产品等。此类服务中,最具代表性的是“Mercari”和“雅虎拍卖”。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也有相应的应用程序。


想要出售不需要的物品时,也可以使用此类服务卖出。卖东西的时候,要先注册会员,然后为物品拍照,撰写说明并决定价格,最后点击“上架”。


商品的购买方法、收货方法、支付方法、上架方法等,各个服务均有不同,请在使用前仔细阅读说明。




◆値切り交渉 / 砍价


在日本,虽然各地区的习惯不尽相同,但基本上很少出现客人在店铺砍价的情况。店内销售的所有商品均标有价格,并以该价格出售。


不过,在家电商城购买电器是个例外,标售的价格预留了砍价的空间。有时,店内价签的旁边会写着“就算只比别家贵1日元,也请与我们商量”。这时,可以问店员“いくらになりますか(能给什么价)”等,试着跟他们砍价。在网上查好其他店铺的价格后,当场拿手机展示给店员看会更有效果。


在家电商城,有时也可以跟店员商量以积分(可用于下次购物)的形式代替降价。



Ⓒthe Japan Foundation




(^o^)/

本期的内容就到这里啦,为推出更多的活动,我们正在给大家准备更为精美和丰富的礼品!敬请期待~



『いろどり』初級2の該当課

第十二課 この掃除機は軽くて動かしやすいですよ

1.どこで買ったらいいですか?

2.フリマアプリ

3.商品の比較表

4.これ、安くなりますか?


「いろどり」相关的咨询,请联系↓

   ☞ irodori@jpfbj.cn(担当:浦井、刘)

★下载☞ https:/www.jpfbj.cn/irodori/

(点击页尾阅读原文跳转)


往期内容

初级1合集版

https://www.jpfbj.cn/irodori/resources/pdf/Y_Tips_All.pdf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跳转)

入门合集版

https://www.jpfbj.cn/irodori/resources/pdf/X_Tips_All.pdf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跳转)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是日本唯一一所在世界各国及地区综合性地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事业的专门机构。1994年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作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北京事务所成立。为加深中日两国相互理解,基于以上理念,本中心在中国各地举办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及事业。主要活动分为文化艺术交流、日语教育、日本研究知识交流三个领域。


更多活动信息

官网http://www.jpfbj.cn

微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

☜ 微信(ID:jfbeijing)


#2022年度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公开申请项目#想要申请的朋友…

#2022年度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公开申请项目# 想要申请的朋友们抓紧时间哦~

#北京大学现代日本研究中心第17期博士班开学典礼圆满举行#2…

#北京大学现代日本研究中心第17期博士班开学典礼圆满举行# 2021年11月1日上午,举行了北京大学现代日本研究中心第17期博士班开学典礼,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主任野田昭彦、副主任野口裕子线上出席了开学典礼。
  北京大学现代日本研究中心前身成立于1990年,由中日双方教授授课,学员们 ​

#「いろどり」で教えよう!使い方セミナー映像公開#2021年…

#「いろどり」で教えよう!使い方セミナー映像公開# 2021年9月に開発者である国際交流基金日本語国際センターが「いろどり」公開を記念して「いろどり」使い方オンラインセミナーを行いました。生放送で行われたセミナーでしたが、見逃してしまった方、もう一度見たい方のために録画映像を公開すること ​

「いろどり」で教えよう!使い方セミナー映像公開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推出了新教材《いろどり:生活中的日语》。该教材主要面向在日本工作、生活的人群。通过该教材,大家可以学习到贴合现实生活的日语,并应用于实践。关于本教材文字内容和音频,可通过以下网址全部免费下载。


https://www.jpfbj.cn/irodori/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跳转)



2021年9月に開発者である国際交流基金日本語国際センターが「いろどり」公開を記念して「いろどり」使い方オンラインセミナーを行いました。生放送で行われたセミナーでしたが、見逃してしまった方、もう一度見たい方のために録画映像を公開することとなりました。




今回まずは第1部をご紹介します。第1部では「いろどり」の特徴を紹介しています。

「『いろどり』ってどんな教材?」「『いろどり』を使ってみたいけど、どんな特徴があるのだろう?」という皆さん、ぜひご覧ください。






動画はこちら↓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gxNzM3ODk1Ng==.html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跳转)




↓↓模擬授業や対面式でもっと使い方を学んでみたい!と言う方はこちら↓↓

有关申请举办“新公布教材「いろどり」交流学习会”的通知

https://www.jpfbj.cn/irodori/pdf/2021tongzhi.pdf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跳转)


「いろどり」相关的咨询,请联系↓

   ☞ irodori@jpfbj.cn(担当:浦井、刘)

★下载☞ https:/www.jpfbj.cn/irodori/

(点击页尾阅读原文跳转)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是日本唯一一所在世界各国及地区综合性地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事业的专门机构。1994年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作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北京事务所成立。为加深中日两国相互理解,基于以上理念,本中心在中国各地举办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及事业。主要活动分为文化艺术交流、日语教育、日本研究知识交流三个领域。


更多活动信息

官网http://www.jpfbj.cn

微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

☜ 微信(ID:jfbeijing)


#“东亚视域下的中日文化关系——以赴日中国人为中心”国际学术…

#“东亚视域下的中日文化关系——以赴日中国人为中心”国际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 由浙江工商大学东方语言与哲学学院、东亚研究院、日本研究中心主办,中国日本史学会协办,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提供资助的“东亚视域下的中日文化关系——以赴日中国人为中心”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21年10月22日至24日在浙江 ​

#IOMA新展开幕丨风靡日本当代艺术圈的“明和电机”北京首展…

#IOMA新展开幕丨风靡日本当代艺术圈的“明和电机”北京首展!# 2021年10月29日下午,「超常识创造力工场•明和电机学艺展」正式在IOMA爱马思艺术中心开幕。本次展览得到了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总部的特别支持。至2022年2月20日的展览期间,将推出精彩的艺术跨界交流活动、也为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大小朋 ​

IOMA新展开幕丨风靡日本当代艺术圈的“明和电机”北京首展!

2021年10月29日下午,「超常识创造力工场•明和电机学艺展」正式在IOMA爱马思艺术中心开幕。本次展览得到了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总部的特别支持。至2022年2月20日的展览期间,将推出精彩的艺术跨界交流活动、也为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大小朋友们带来丰富的公教活动,并积极与多领域达人建立更多的交流合作。

展览超有趣,快去看看吧!





IOMA爱马思艺术中心自开馆以来,致力于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不断尝试探索多元化艺术的共融;以艺术和生活的创新性试验场,为观众提供体验艺术生活方式的新窗口



明和电机——风靡日本的当代艺术圈“网红”、跨界科技与艺术的鬼才乐队,他们创作的无厘头、滑稽、甚至搞笑的机械装置作品,完全违背机器在今天需要具有某种实际用途这一“常识”,往往能颠覆大众认知,开启大家的“超常识大脑”。


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之际,IOMA将明和电机上百件装置作品首次请到北京,这场跨科技、工业、音乐、设计与艺术的展览,将3000㎡艺术馆变装超常识创造力工场。

在这里,每个人的脑洞可以被开发到无限大!


开幕式现场
 
2021年10月29日下午,「超常识创造力工场•明和电机学艺展」正式在IOMA爱马思艺术中心开幕。


展览开幕式广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并有幸邀请到日本驻华大使馆特命全权公使志水史雄先生莅临参观。

日本驻华大使馆特命全权公使志水史雄先生 参观展览现场


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主任野田昭彦先生在开幕式现场就本次活动发表致辞;明和电机社长土佐信道在现场连线中预祝本次展览取得圆满成功。


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主任野田昭彦先生 发表致辞

明和电机社长土佐信道 线上发表致辞

IOMA爱马思艺术中心负责人王令雪在致辞中表示,IOMA将继续致力于探索艺术和生活的交融边界,希望可以借助艺术内容为载体,与生活各个领域建立更加多元的对话,未来也将与更多领域的艺术家、潮流文化项目等共同作发掘更多优质的艺术跨界合作。


超常识科技联合创始人、明和电机中方策展人孔婕婷现场分享了这次展览的策展思路,希望在当下这一特殊时代,借由本次展览的契机,打破时空、地缘,以广度文化交流、深度创意对话,让大家共同探索“疫情时代的跨国文化交流”方式



开幕式邀请现场嘉宾世界动画副主席、北京迪生动画董事长李中秋、IMS(天下秀)新媒体商业集团市场部总监苏书明、Vanity Teen中文版主编樊玳伶、新锐95后独立唱作人杜星萤与本次展览策展人孔婕婷共同围绕艺术价值实现多元化赋能进行了艺术、时尚、音乐、红人多领域的探讨。


IMS(天下秀)新媒体商业集团市场部总监苏书明 在跨界沙龙中发表见解


活动尾声,表演嘉宾复古迷幻系独立音乐人、制作人付豪,新锐95后独立唱作人杜星萤在沉浸式的艺术现场中带来了精彩的音乐表演,更为直观地展现了艺术、潮流、音乐的多样化共融。


开幕式活动结束,在场嘉宾集体参观展览,在IOMA爱马思艺术中心,打开超常识世界的大门!开启超常识思维探索!


展览大公开


神秘的工场!
有趣的机器!
出!现!了!

四大板块!六大展区!
 

1号展厅

一层 TOYS 玩具系列展区,摆放着明和电机所特别创作的各类玩具。
大量创作手稿和创作历程中的玩具一代、二代、三代…再到当下的流行爆款,还原了演变过程,由此进入创作者的大脑!



近距离欣赏鬼马玩具和内部结构,了解畅销衍生品(电音蝌蚪、电音寿司、诺克小人家族、鱼绳、犬枪……)的发声原理。
 


按下按钮!与装置现场互动!





巨型装置来打卡!
1米多高电音蝌蚪首次亮相!


什么是明和电机?电器厂变身乐队?
明和电机的发展史和影像资料汇集在1号展厅与2号展厅相接位置神秘通道,激发观众向更深层次了解明和电机,全面系统地回顾明和电机诞生及发展过程。

放映厅


了解历史、过往演出舞台、创作过程影像纪录,看个过瘾!
 


2号展厅

 
具有未来感的 VOICE MACHINES 系列正在二层展出。



这些以声音为主题设计的艺术装置,在质感的造型下隐藏着“声音与机械的秘密”,通过空气与机械的结合解锁更多意想不到的乐趣。


现场收录各种机械装置作品的搞怪声音,模拟人类的笑声的 Wahha GoGo 大笑公公,拥有迷人“歌声”的Seamoons希梦姐妹花,发出狗叫声的Bowgun犬枪……


墙上的创作手稿带你从灵感源泉探索声音的“功能性”与“咒术性”
 


3号展厅


三楼展厅中央,众多身负有趣机械乐器装置的明和电机人偶,展出的是 TSUKUBA 筑波系列——以“敲击”为主题创作的艺术装置 。



鲤鱼琴键 Koi-Beat 用开关旋律键入进去,在用100伏特电流输出,手动式鲤鱼外形旋律机器。


咚咚机装置现场互动,随意脚踏、按键就可以轻松操纵“架子鼓”!
珍贵影像资料在墙上展出,咚咚机一代、明和电机社长古早演出…




展览现场 1:1 还原明和电机从1994年 SWITCHED ON KAPPA 时期到2001年后的电子机械时期的多个演出现场舞台


社长不能来到现场演出?核心机械装置自动化演出一样精彩!
还有神秘彩蛋!一定要来现场看!



这里还有换衣间!带来十足沉浸感的观展体验。
观众可以穿上蓝色工服,变身社员,换装打卡!









4号展厅


“我是谁?”

明和电机社长土佐信道在追问“我是什么”的过程中,通过26种形态各异的“鱼”来进行对自身存在不同角度的解答,创作出了NAKI鱼器系列



鱼是明和电机所有创作的基础,展厅展出26个由字母A-Z来编号的关于“科学”、“宗教”与“艺术”的装置作品及其模型。



弓鱼




鱼竖琴


还有一些像电话鱼笼(Uke-Tel)这类具有隐喻色彩的表演性装置作品则去除了“乐器”的形式和人的现场操作,靠物品本身表达艺术家对生命的思考


 

解读“超常识思维”光靠艺术作品是不足够的,观展过程中还有“惊喜彩蛋环节”,解读明和电机对生活(如社⻓名言)的解读,可以让观众多维度加深理解。 
整场展览通过“明和電機社長土佐信道氏の名言”展标,形成一条“文字引导线”,使观众在不经意间触发“社⻓对你说话”的观展体验。


明和的机器虽无用,却可以打开日常生活中的束缚,滋润生活。
土佐信道


展览结束了吗?

当然没有,社长在楼梯和你打招呼,说别走,“买它”!



逛完展览回到一层,超常识奇物店——首次联合PIY家居带来明和电机限定款展陈模块,不仅贩卖明和电机旗下产品,同时邀请ByeByeWorld、Yukai Engineering等国内外创意组织,带来更多商品和合作款周边!

“小卖店里的东西除了能让你开心,都没什么用……”


“明和电机和他的朋友们”

除此之外,本次展览还邀请到闻名海内外的设计师中村至男、潮流艺术家静电场朔、无用发明美少女藤原麻里菜、纸艺艺术家许三煌等艺术家的入驻,在一楼不定期举办快闪联名展。

展览期间,IOMA将与明和电机、超常识科技共同联合各个艺术领域推出更多艺术跨界交流活动
联合法国颜料品牌贝碧欧、国内一线美育机构,为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大小朋友们带来丰富的公教活动
围绕“超常识“核心,与时尚达人、艺术家、音乐人、生活美学等多领域达人建立更多的交流合作。
更多活动,请持续关注IOMA官方账号!


快来IOMA爱马思,
开启颠覆认知的“超常识大脑“探索之旅!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是日本唯一的一所在世界各国及地区综合性地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事业的专门机构。为了加深世界各国人民与日本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通过企划多样的活动以及提供资讯,促进人与人的交流。

芬兰芬琳漆
本次展览IOMA沿用了以顶级环保和个性化调色而闻名,被誉为“戴着皇冠的欧洲涂料”的「芬兰芬琳漆」,进行墙面着色。优质的产品和专业的视觉效果呈现,保证展览的品质,让观众在观展时无须担心安全健康问题。

法国贝碧欧
贝碧欧诞生于1919年,一个以优质颜料及画材著称的法国品牌,致力于专业美术,创意装饰和儿童教育等领域颜料的研发和创新,高度关注产品的安全性,认真检测产品质量,不断研究并发明新产品;持续为艺术家们提供更高品质、更加方便使用的产品。贝碧欧还在不断革新传统工艺以求创新,来满足新一代消费者的创意需求。
 
点击图片,立即购票!
 
超常识创造力工场•明和电机学艺展
–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D-01号 IOMA爱马思艺术中心
– 展览时间:2021年10月30日-2022年2月20日
– 开放时间:周一 – 周日 10:00 – 19:00
– 展览票价:
· 单人票 139
· 双人票 256元
· 优待票 106

– 特别提示:
1. 1.2米以下儿童免费,须在大人陪同下入场参观。
2. 优待票限本科及以下学生、60岁及以上老人、现役军人、残疾人购买,入场时须出示有效证件原件。
3. 观展期间允许拍照、摄像,禁止未经官方允许的商业拍摄,禁止使用闪光灯及辅助拍照设备
4. 早鸟票请在2021年11月30日(含)之前使用。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是日本唯一一所在世界各国及地区综合性地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事业的专门机构。1994年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作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北京事务所成立。为加深中日两国相互理解,基于以上理念,本中心在中国各地举办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及事业。主要活动分为文化艺术交流、日语教育、日本研究知识交流三个领域。


更多活动信息

官网http://www.jpfbj.cn

微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

☜ 微信(ID:jfbeijing)